盛唐礦物
盛唐礦物
圖片名稱

礦產資源大國發出的“警報”


據報道,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日前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上作報告時說,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國是礦產資源大國,但資源稟賦較差,人均占有量不高。一些重要資源相對短缺,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問題突出,礦山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面臨形勢嚴峻。這是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和諧社會發出的一個“警報”。

 

  這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方面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暴露出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礦產資源儲量不足,礦產勘查長期投入不足。在主要礦產資源中,有七成以上礦種的探明儲量沒有增加,尤其是石油儲采比只有14比1,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比1。二是礦產資源利用率低。資源綜合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且能源消耗高。三是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比較混亂。一些地方無證勘查、私挖濫采、破壞資源現象嚴重,一些地方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越權審批資源、非法牟取暴利,礦業領域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違規的行為屢禁不止。尤其是煤礦企業安全事故多發,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四是礦業體制機制存在嚴重弊端。多年來,礦業權可以無償取得,導致企業不珍惜資源或造成資源的肆意流失和極大浪費,并且形成了宏觀調控“被動”和監督管理上的“失控”局面。

 

  筆者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感觸最深的是,有些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吃“資源飯”和“子孫后代飯”發育起來的。不僅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而且也不符合科學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這種“只圖‘眼前輝煌’,不顧‘未來荒涼’”的盲目發展,最終的結局無疑是禍國殃民,建設“和諧社會”也將是一句空話。那么,怎樣才能重振“礦產資源大國”的雄風呢?筆者認為,應該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和“剛性措施”:

 

  一是首先收回礦產資源審批權。地方之所以出現“亂批”或“越權審批”的現象,主要是上邊“放權”和擴大地方“自主權”造成的。二是要嚴格審批程序。因為礦產資源關系國計民生和生態安全,不是一般的經濟項目。必須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規劃要求,限制規模和數量,本著優化產業結構的原則,科學配置資源,防止盲目上馬,杜絕私采濫挖。三是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礦山企業要果斷關閉,對違規生產的要堅決嚴懲。四是要嚴厲打擊“官商勾結”,斬斷“權錢交易”的利益鏈。這是根本的根本,關鍵的關鍵。因為近年在煤礦企業頻發的“惡性礦難”,使國人徹底看清了“官煤勾結”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只有鏟除這個腐敗“總禍根”,才能撐起礦山安全生產的藍天,還文明和諧的礦山經濟秩序。五是強化監督力度,完善監管機制。

 

  各級礦山管理監督部門,要挺直腰桿,理直氣壯地進行監督和檢查。莫當無作為的“甩手掌柜”,更不能與非法礦山“同流合污”,弄虛作假、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給“黑心礦主”大開“綠燈”。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員,要廉潔自律,不要充當非法礦山的“保護傘”和“黑靠山”。六是要樹立科學發展的“執政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地方經濟的發展全局,破除扭曲的“政績觀”,把科學開發礦產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以及生態安全建設,像愛護眼睛、珍惜生命那樣,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治理和整頓,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隱患,使礦山真正變成利國利民的“銀山”和“金山”。只有這樣,才能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物質保障和安全環境。

廣西維羅白泥

相關新聞

欧美一级a免费观看99